Potters J, Stoop J. Do cheaters in the lab also cheat in the field?[J].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, 2016, 87: 26-33.
实验综述
实验介绍
- 实验设计心智游戏的变体,(Jiang, 2013)
- Part 1: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
- Part 2: The field experiment
- 定义:Treatments × 3
- Overpay:超额支付+5€
- 实验室实验表现的前25名和后25名
- 希望看到人们在现实中依然诚实
- Normalpay:正常支付
- Underpay:不足额支付-5€
- 根据实验室实验的表现分三组进行实验102人=50+32+20
- Overpay:实验室表现top25和bottom2550人(25+25)
- Underpay:剩余的52人中随机抽20人
- Normalpay:剩余的32人
- 在实验结束三天后发送支付邮件
- 提醒已经银行转账之前声称的费用
- 实际上支付的钱根据分组决定
- 收取回复邮件
- 欺骗行为的测量
- 依靠统计分析测量实验室结果
- foresight
- score
- 最后选择score来筛选接受Overpay的被试,因为score有“finer grid”
实验结论
- 实验室实验
- “Turn first ”的受试者与“Write first ”的受试者具有相似的预见水平
- 在这两种处理中被试都比预期中的诚实被试更有远见
- 田野实验
- 与“Normalpay”和“Underpay”相比,Overpay的受试者回复电子邮件的频率更低,汇报自己被多付的频率也更低
- 主要结论Subjects with smaller foresight in the laboratory are more likely to reply to our e-mail, and report over-payment.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resight and not reporting overpayment is 0.31
- 实验室中较不具远见的受试者更有可能回复我们的电子邮件,并报告超额付款
- 远见与不报告多付的相关性为0.31
- 0.31的相关性可能看起来不强,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显示出比这更强的相关性(Chabris etal., 2008; Camerer, 201 1; Ross and Nisbett, 201 1; Mischel, 2013)
- 一个简单的关于作弊的实验室实验可以预测该领域的行为
创新及意义
- 将田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巧妙结合,使得被试没有自觉“正在做实验”,能够更加真实的给出反馈
- question:反馈是真实的,但是反馈有效吗?
- 反馈太少
- 是否有查收?(√)
- 用Underpay组的回复率检验
- 这样的话有效样本数又减少了?
- 怎么检验?
- 怎么保证线上实验中的控制变量的问题?
- 怎么确保实地实验的邮件能让被试者在线上收到?
- 邮件形式能够保证一部分
- 当今的邮箱管理应该是私人的,如果是信件的话那么就可能被家人干涉
- 最后的实验被支付的形式隐藏起来,因此有他人代为进行实验的可能不大
- 我的观点
- 线上进行实验的时候,应该着重思考什么样的实验能够在其他人拿到被试的手机的时候,依然会把手机交还给被试,让被试独立决策?
儿子给爸爸手机,爸这个问卷帮我随便填一下
- 儿子在使用爸爸的手机的时候突然来的验证码通知:叫爸爸过来自己解决
- 提醒卡片
- 增加一道验证码?/密保问题?等审查机制
- 但是欺骗行为依然会继续存在
- 怎么确保被试者专心于我们的实验2020.5.10徐瑶、卢露师姐的报告
- 线上实验做的是田野实验还是实验室实验?